收起
中关村“火花”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专场对接会议程
一、对接时间
2023年5月24日(星期三) 14:00-17:00
二、对接地点
线下地点: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教二楼323室
线上链接:腾讯会议ID 737 589 380
三、对接组织
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首都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首师大科技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参会报名
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安排及参会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五、会议议程
(一)各项目团队围绕项目概况、核心人员、项目团队、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发展规划进行介绍。
(二)投融资机构及科技型企业围绕行业概况、发展趋势和落地需求等方面与项目团队进行交流讨论。
六、参会人员
(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郑 琳 成果转化处 干 部
王 磊 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转化服务部 部 长
郭欣欣 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交流合作部 部 长
任 婕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干 部
(二)高校院所
唐 舜 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主任
尹 昕 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技术主任
冀俊宇 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主任助理
任玉雪 首都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付则宇 北京呆兔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忠勤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讲师
杨 帆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讲师
(三)投资机构
邀请中
七、现场路演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单位 | 主讲人 | 所属领域 |
1 | 三维人脸静态成像、动态捕捉技术 | 首都师范大学 | 任玉雪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2 | 虚拟肠镜技术 | 首都师范大学 | 任玉雪 | 人工智能 |
3 | 音频驱动数字人手势SDK | 首都师范大学 | 付则宇 | 人工智能 |
4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老年人运动与生命体征居家健康监护系统 | 首都师范大学 | 王忠勤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5 | 少儿美术AI学习app | 首都师范大学 | 杨 帆 | 人工智能 |
附件:
首都师范大学专场项目信息表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所属领域 | 技术形态 | 成立企业情况 | 转化方式 | 融资需求 | 项目简介 | 项目特点 |
1 | 首都师范大学 | 三维人脸静态成像、动态捕捉技术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已获得2020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 有 | 技术合作、共同实施转化 | 估值5亿元,拟融资5000万元 | 团队基于共形几何理论发明的保角度、保面积共形映射底层算法,实现了三维曲面与二维平面数据的无损转换,该技术与三维数据采集设备相结合,可自动实现三维曲面注册、点云拼接融合、模型重建、曲面配准与比对等。开发的动态三维成像系统被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订购,用于数字动画电影中人脸表情的制作;实验室利用高速三维相机采集了大量高质量人脸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开发三维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大规模人群的人脸识别准确率。 | 本项目采集的人脸数据具有采样率高、精度高等特点,每帧数据可达30万个采样点,深度精度可达0.1mm,高精度的人脸数据为人脸识别的高准确度提供了可能。另外,在动态采集人脸数据方面,团队的三维扫描仪可以以每秒90-120帧的速度采集动态人表情,为影视动漫中人脸表情制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且与目前现有人脸表情合成方案相比,效果是颠覆性的。 |
2 | 首都师范大学 | 虚拟肠镜技术 | 人工智能 | 医疗器械二类证已完成软件检测 | 有 | 技术合作、共同实施转化 | 估值2亿元,拟融资2000万元 | 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肠镜技术,用CT扫描获取腹部断层图像,然后基于结肠的影像特征和几何特征,开发了结肠的自动分割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结肠的内部表面的三维重建;通过曲面简化、拓扑去噪等技术,更好地实现了曲面共形参数化,并结合泰西米勒映射理论实现了不同体位肠镜的初步配准,同时初步实现了息肉的识别算法。用图像处理方法重建直肠曲面,最后利用保面元映射将直肠曲面铺平在平面上,从而达到定量分析息肉大小的目的。实现了曲面共形参数化,并结合泰西米勒映射理论实现了不同体位肠镜的初步配准,同时初步实现了息肉的识别算法。现已完成结直肠CT智能检测系统研发,这项技术解决了现有CTC技术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作为结直肠癌前筛查,还可用于临床辅助结直肠癌术前影像分析。 | 本项目可以实现对息肉的定量检测,更加科学地对肠道息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本项目实现了不同体位肠镜的初步配准,达到了信息互补和融合的目的。 |
3 | 首都师范大学 | 音频驱动数字人手势SDK | 人工智能 | 中试 | 有 | 融资 | 600万 | 本项目是在音频驱动数字人表情的基础之上,对3D数字人驱动技术的一次重大升级。我们主要解决智能驱动型数字人在实际项目中身体姿态的驱动问题,通过解析音频、分析语义,让数字人的手势可以自然的运动,从而带给终端用户更自然的观感体验。本项目主要使用了语音识别、词法分析、句法分析等AI技术,结合动作捕捉、动作融合等3D相关技术,实现从音频到数字人手势的映射关系,并通过Unity SDK的形式,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接口服务,帮助其数字人在项目中有更好的驱动表现。目前国内市场中,绝大多数公司仅能实现音频驱动数字人表情,而无法实现手势的驱动,在商业化应用层面,我们有希望成为国内首家提供此服务的技术服务商。 | 本项目的优势在于,支持实时/非实时的手势驱动,拥有多种风格的手势库,支持输出多种动画文件格式方便企业用户调用。 |
4 | 首都师范大学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老年人运动与生命体征居家健康监护系统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软件已完成 | 无 | 技术合作 | 50-100万 | 相比于业界常见的基于WiFi和RFID等无线信号感知方案,毫米波(mmWave)雷达不仅从硬件上更为成熟,而且其信号带宽高达4 GHz,具备感知分辨率较高、体积小、部署简单、感测距离远、功耗低、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无线感知的应用中更具优势。然而,目前大部分毫米波雷达应用关注于验证理想场景下感知模型的可行性,较少关注应用于实际场景下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缺少在真实多目标环境下行之有效的感知系统。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算法创新,研发了一套可应用于真实多目标场景下老人运动与生命体征高精度实时监护系统,具体功能包括:1)检测室内是否有运动和静态人体目标;2)统计房间内所有人体目标数目;3)实时定位各静态人体目标位置,检测其呼吸和心跳频率;4)实时追踪各运动人体目标轨迹,检测是否有跌倒等异常行为发生。原型系统的实现仅需一块毫米波雷达和单片机(即TI IWR 6843AOP搭配树莓派4B+,后期可设计电路将两者集成),且所有上述功能可在系统中同时运行,互不影响。此外,雷达感知信息可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可通过客户端实时从云服务器数据,并根据客户端中预先设定的功能实现呼吸心跳的异常事件检测与报警。 | 本项目的创新算法突破了当前毫米波雷达感知应用瓶颈,加快了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的商业化步伐。此外,本项目也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例如儿童滞留检测、乘员睡眠识别、驾驶员生命体征监测等),也可扩展至养老院、医院等场景中实现对老人和病人体征的实时监护。 |
5 | 首都师范大学 | 少儿美术AI学习app | 人工智能 | 专利申请中 | 无 | 技术合作 | / | 本项目围绕少儿美术教育及周边相关服务,以首师大的少儿美术教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结合AI技术,打造一款以人工智能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在线美术学习app。项目通过建设系统性的少儿美术学习课程库,利用优势资源,将少儿美术的学习内容和评估分为若干评价标准,让儿童快捷、准确吸收相关知识或探索经验,使其在艺术欣赏、艺术思维转换、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情绪表达、观察力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成长。此款app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少儿美术教学师资的区域欠缺和不平衡,同时结合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将学院派的少儿美术学习内容带给儿童。 | 3-12岁的儿童美术学习场景,适用于家庭教育或学校采购美术教育支持。 |
6 | 首都师范大学 | 适用于水平井的高能泡排解堵增产技术 | 节能环保 | 专利 | 无 | 技术许可、技术服务 | / | 本项目提出一种应用于水平井或斜井的高能气体排液,解堵,增产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向作业井投入前体棒和引发棒,通过“胀”和“穿”等物理作用扩大高能药剂作用范围,最终达到排出积液、解除堵塞、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的效果。该方法特别适合水平段长,积液量大,产量极低甚至已停产的斜井和水平井的排液,解堵,增产措施。 | 首个“产气又产能”的排液解堵增产技术;零碳排放,安全环保;适用性广,适用于竖井,斜井,水平井及双分支水平井 |
7 | 首都师范大学 | 单/双组分高硬度透明有机硅涂料 | 新材料 | 中试(已有样品) | 无 | 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 / | 本项目通过引入柔性聚倍半硅氧烷制备了一类新型有机硅涂料,此种涂料可以提高有机硅涂层硬度和柔性,且保证涂层良好的透明度。与传统的硅树脂相比,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表面附着后,膜层具有更高的硬度、更高的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和高疏水性能。 | 与传统的硅树脂相比,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表面附着后,膜层具有更高的硬度、更高的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和高疏水性能。 |
8 | 首都师范大学 | “直播地球”概念卫星关键技术与应用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专利 | 无 | 技术合作、技术服务 | / | “直播地球”的科学概念突出对地表“变化、运动”信息的有效感知,以及“快速应用”的数据服务模式。聚焦于星上智能处理算法,利用成像技术中的数学建模与算法,重点解决动目标检测、变化区域检测、星上人工智能硬件加速体系结构设计与能效优化等关键问题。以双线阵推扫进行动目标检测,卫星在轨处理进行智能变化检测来分析提取地表变化情报,通过实时推送卫星拍摄指令来实现基于变化信息的定向、定点地理实体数据的采集、下传和更新,保持对感兴趣区域的实时监测服务。技术研发形成了包括光学相机与星上智能数据处理单元等代表性硬件成果。相机采用双线阵全色推扫成像搭配多光谱的谱段配置方案,推扫采集动目标影像;星上智能数据处理单元,可自主完成0到1级预处理,继而实现目标识别,形成以目标和信息传输取代条带影像传输的成像新机制。 | 该系统能够低成本扩展遥感卫星的功能,单次拍摄获取多个时相的影像数据,参照传统卫星“超光谱”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超空间”成像。不增加数据传输量的基础上,在轨、实时提供遥感服务,可应用于应急减灾、交通运输、船舶监测等场景。为面向全球、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型低轨遥感星座系统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中国方案。 |
9 | 首都师范大学 | “课程盒子”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 人工智能 | 专利 | 无 | 技术许可、技术服务 | / | 本项目通过专业课程以盒子开发为实践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研发设计;中小学作为采购方通过盒子的运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课程盒子,解决当下的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通过长期地运行,双向激活职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有效地教师培养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与此同时,课程盒子作为青少年阶段的教玩具,可以填补婴童玩具和成人潮流玩具之间的市场空白。 | 填补婴童玩具和成人潮流玩具之间的市场空白。 |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创客总部】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